一輛極狐T1剛到店門口,我琢磨著它的配置和價格。售價6.28萬到8.78萬,確實是A0級純電的小車中算很香的了,特別是加個終身免費保養(yǎng)那塊,別說,瞬間緩解了我對后續(xù)維護的擔心。這車長寬高嘛,差不多就跟我家那輛B級車的緊湊型差不多,關(guān)鍵是軸距2770mm——我估算,后排腿部空間肯定不差,畢竟空間表現(xiàn)比起一些同級車能多出個20-30mm,樣本少,畢竟我就看了幾個在市面上。
我記得朋友李哥因為買個便宜的電動微型車,后來整個家庭用車體驗都差點變成折磨。你看,這一方面空間、配置,另一面是價格,要讓用戶覺得物超所值。一說到價值,極狐還強調(diào)了終身免費保養(yǎng),我心里直感嘆:這其實也是用自己未來的錢,給用戶畫了個保障線?蓪嶋H上,超長包養(yǎng)期,自己心里還真存疑——廠商未來怎么保證質(zhì)量?你看,供應鏈的穩(wěn)定性不像手機更新?lián)Q代那樣快,電池這塊,筆者覺得他們可能在用‘花大錢買時間’。
說到這里,我突然有個疑問:一輛電車,除了首購的價格,日常維護算不算成本?我粗略算了下,電費每百公里大概4-6元(這段先按下不表),比如城市天天跑,算10年,電費總計大概幾千塊。除了充電地點便利,如果家附近沒充電樁,算是個隱形的后續(xù)成本。終身免費保養(yǎng)是不是也意味著別的方面的折扣彈性?像電池更換這類大事,廠商能不能善后,我其實有點存疑。
這車的配置挺扎實——15.6英寸大屏、8.8英寸儀表盤,支持三大手機互聯(lián),想想,這其實和很多80萬檔次的車都差不多,誰還會為個導航多花錢?這是個思路——配置的性價比,得靠大屏和多功能來撐門面。你會不會覺得說,像這樣的車,要靠‘配置’刷存在感?畢竟,買車的大多數(shù)還是看車能帶來什么實際用處。
我剛才翻了下筆記,看到一條極狐內(nèi)部的資料:他們用的都是寧德時代的電池,樣本少,但材料說,穩(wěn)定性還算可以。你想,這就像咱們用的蘋果手機,配件差不多都一個模子刻出來,但細節(jié)打磨決定差價。所謂終身保養(yǎng),其實也得看保養(yǎng)的內(nèi)容是不是一直跟得上技術(shù)進步。
我試著找啥突出的差別——比如說,同價位的幾款車,明明都宣傳空間大,我倒覺得極狐更像是在強調(diào)空間用得順心。就像我試過幾款微型車——空間布局不合理,小腿都得折疊著坐。極狐T1跳出來的點,是后備箱容積——459升起步,折疊后還能到1352升,這么算的話,基本上還能放下個七八個大箱子,日常和偶爾出行都夠用了。
我在想,廠家為什么要如此強調(diào)空間?其實就是要讓買家覺得,我這車真用得著,特別是想在這一級別的市場爭份額。你知道的,小車最怕的就是空間局促,那叫買車即折磨。但問題是,很多同級車也聲稱空間大,關(guān)鍵還是用料和布局。真正的差別在哪?我覺得是細節(jié):比如座椅軟硬、駕乘感受,還有車的整體調(diào)!獦O狐T1,我猜很多實用的用戶會更注重真實體驗。
說到體驗,配置之外我還注意到,極狐自家設了L2級輔助駕駛,360全景影像,這不很像手機上裝的APP和工具箱,讓人覺得有點用。但我心里又在想,這些配置是不是越多越好?你看,很多車廠給配置堆得像山,實際上用起來也就那樣,反倒弄得繁瑣。你說,花這錢買車,難道就是為了煞有介事的功能堆砌?我曾經(jīng)聽一個維修工講,車多了,問題也多了,電子輔助手段跟得上,似乎變成了復雜度的賭注。
我有個小疑問:像這樣的車,電池用五年后,貶值率會不會快?我估算,二手市場,可能只剩個差不多50%的殘值——這是估算,畢竟還沒有實際二手價。而且,續(xù)航雖然說430公里夠用,但實際在市區(qū)跑跑滴滴,都得考慮電池的微調(diào)和損耗,實際上剩余續(xù)航或許只有樣本上的80%吧。
說到這我突然卡殼了,(這段先按下不表)——其實我自己也琢磨,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,電動車就是個折中的產(chǎn)物,價格說低,說高,最后還是得看用得順心不順心。那極狐T1,別說終身保養(yǎng),就算是平時充電方便,也只是在心理上給客戶點安全感罷了。你怎么想?買電車是不是本質(zhì)上還是個信仰問題?還是說對手的車,比如比亞迪、歐拉,更貼近用戶的生活場景?
問一句,你覺得一輛在城市中跑的A0車,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?是省心還是方便?還是說我就是喜歡能折騰的感覺?
E_Mail:vip@gxqcw.com 電話:15077070808 地址:南寧市青秀區(qū)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(qū)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桂B(yǎng)2-20090044 |